隨着價格不斷降低,固態硬盤基本上已經壟斷了2TB以下容量的硬盤市場,不過很多固態硬盤在詳情頁面卻對存儲顆粒的種類諱莫如深,這是為什麼,SLC/MLC/TLC/QLC應該如何選擇呢?
市面上有不同的SSD(中關村在線提供)固態硬盤的主要元件是主控晶片和閃存顆粒,有些固態硬盤中還會有獨立的緩存晶片,而SLC/MLC/TLC/QLC說的就是閃存顆粒的不同類型。
SSD固態硬盤的不同類型(AI生成圖)+14SLC全稱是Single-LevelCell,意為單層存儲單元,每個Cell單元只存儲1bit訊息,只有0、1兩種電壓變化。雖然其容量最小,但是其壽命非常長,P/E壽命可以達到10萬次之多,可以說非常離譜,但是其缺點也非常明顯,就是貴,導致只有極少數用戶能夠承擔得起。
MLC全稱為Multi-LevelCell,意為多層存儲單元,多層本來是對應單層的,但後續出現了3層及4層,為了方便區分,MLC一般指代雙層存儲。MLC的每個cell單元存儲2bit訊息,意味着容量相比SLC翻番,但是電壓控制要更複雜,性能也更低一些,P/E壽命可達1萬次。MLC的價格同樣非常貴,早期的固態硬盤和部分企業級固態才用得上。
SLC/MLC/TLC/QLC性能壽命各有不月一口(中關村在線提供)TLC的全稱是Triple-LevelCell,意為三層存儲單元,每個cell單元存儲3bit訊息,也就是說容量在MLC的基礎上再提升50%,當然電壓控制也要更複雜。雖然TLC的閃存顆粒P/E次數降至3000次,但是其價格要便宜得多,可以說TLC是推進固態硬盤普及的一大功臣。
QLC全稱是Quad-LevelCell,也就是四層存儲單元,顧名思義每個單元存儲4bit訊息,其容量在MLC的基礎上翻番,實現了更高的存儲密度。不過由於電壓的控制多達16種變化,其P/E壽命將至1000餘次。
容易發現,SLC/MLC/TLC/QLC的綜合性能不斷降低,P/E壽命也逐漸減少,但是換來了容量的大幅提升。而且因為價格太貴,目前SLC和MLC的固態硬盤已經淡出了市場,目前能買到的絕大多數都是TLC和QLC固態硬盤了。如果想要查看自己使用的硬盤是哪種顆粒,可以在SSD-Z中的單元這裏看到,一些雜牌產品是不會顯示的。
用軟件也可查出SSD的類型。(中關村在線提供)在使用體驗方面,TLC和QLC固態硬盤都會配置SLC緩存,順序讀速達到6000MB/s都沒有什麼問題,實際使用中可能沒有明顯差異。
雖然QLC固態的1000次P/E次數聽起來不多,但大多數用戶其實都用不到,換算到1TB的硬盤上可以累積寫入1000TB的數據,按照每天寫入200GB計算,可以連續寫入13年之久。
但是如果覺得應該選更便宜的QLC,那你就錯了。QLC的緩外速度要比TLC低得多,在運行大容量的3A遊戲或執行大型任務的時候會有感知,最重要的是QLC的容量比TLC提升了33%,但是價格卻只便宜了很少很少,對於消費者來說並不划算,所以等QLC繼續降價到真便宜的時候再下單,不然還是選擇TLC吧。
延伸閱讀:選購SSD攻略 PCIe5.0未算最普及 最佳方案是它並配上這容量(點擊連結看全文)
+15Apple因1年承諾遭用戶集體起訴 高層解釋個性化Siri延期原因在這iOS 26升級Wallet功能 數位ID驗證採端對端加密 僅限美國用戶?Meta Aria Gen 2實驗性智能眼鏡 75克輕量化設計與AI技術新突破冷氣機睡眠模式與節能模式哪個更慳電?這樣做更能每天再省2度電網絡釣魚攻擊升級 瀏覽器全屏漏洞盜賬密 專家揭秘要防範可這樣WeChat更新有朋友圈摺疊功能 惱人廣告全隱藏 回歸分享生活本質手機攝像頭遇激光秒廢?傳感器損壞現黑點影響拍攝 專家教你預防【本文獲「中關村在線」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