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介绍关于道袍颜色及等级和道教的13个段位的相关看法,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帮助。
本文目录:
道袍颜色及等级
道教的13个段位
一、道袍颜色及等级
我们现在常说的道袍,是道教的传统服饰,外袍十分宽松肥大,寓意包藏乾坤,隔断凡尘。
其作为穿在身上的道教文化,大致可分为六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等级,道袍有衣正色,裳闲色之分,正色象征高贵,闲色则代表平民,颜色划分为青、黄、赤、白、黑,将其与五行、 五方结合在一起。道教的道袍还有紫色这一特殊的颜色备受古人推崇,认为它高贵、典雅,蕴含着一种神秘的气质,人们认为它是天子的象征,天子所居住的居所称为紫金,紫色自然贵不可言,也有紫气东来的寓意是祥瑞的象征。
道袍可分成六种,第一种名为大褂,为道教徒日常所穿多为蓝色,款式也颇为简单没有绣任何花纹,多做成窄袖。
第二种得罗,与大褂差不多,也是蓝色只有成为正式道士,参加宗教活动才可以穿,并以佩戴冠巾束带。
第三种戒衣,它代表这个道士已经受过戒,过去道教传戒分为三次,分别是初眞戒,中级戒以及天仙大戒,每一次受戒都需穿着不同的戒衣,现在传戒改成一次传完,就选择了黄色作为戒衣的颜色,。
第四种衲衣,这种衣物多是代代相传,上面打满了补丁,为过去云游道士所穿,但到了现在只有少数人还有。
第五种花衣,又被称作班衣,花衣的样式就颇为繁杂,一般只有举行大型斋醮时,才会穿这种衣饰。花衣有两种,带图案和不带图案,不带图案的被称作经衣,在做一般道场的时候就会穿这种不带图案的。
第六种法衣,它是道教做法事时的专用服饰,有黄、紫、红、青、绿、黑、白七种,以紫色法衣为例,道教将柴色法衣称作天仙洞衣只有在举行大型斋醮仪式时才可以看到它,而且穿着它的人都是高功大师,或者是天师老臣,道士穿紫袍还说明是祖上传承的厉害。
二、道教的13个段位
道教紫袍是道教中的一种服饰,通常用于区分不同段位的道士。道教紫袍的段位是道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等级制度,它代表着道教中的等级和地位,也代表着道教中的修炼成就。下面将详细介绍道教的段位。
道教的段位通常分为十三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
一、天师:天师是道教中的最高段位,代表着道教中的最高地位和最高修炼成就。天师通常是道教中的领袖人物,他们具有非凡的修炼能力和指导能力,能够为众生带来福祉。
二、玄门真人:玄门真人是道教的第二高段位,代表着道教中的高地位和高修炼成就。玄门真人通常是道教中的高级修士,他们具有深厚的道学修养和博大的道学知识,能够为众生解惑。
三、青衣真人:青衣真人是第三高段位,代表着道教中的中地位和中修炼成就。青衣真人通常是道教中的中级修士,他们具有一定的道学修养和道学知识,能够为众生指引方向。
四、紫衣真人:紫衣真人是道教的第四高段位,代表着道教中的低地位和低修炼成就。紫衣真人通常是道教中的初级修士,他们具有初步的道学修养和道学知识,能够为众生提供基本的指导。
五、白衣大夫(真人):白衣大夫是道教中的第五高段位,代表着道教中的医学方面的高地位和高修炼成就。白衣大夫通常是道教中的高级医生,他们具有深厚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能够为众生解决疾病问题。
六、黄衣大夫(真人):黄衣大夫是道教中的第六高段位,代表着道教中的医学方面的中地位和中修炼成就。黄衣大夫通常是道教中的中级医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能够为众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七、红衣大夫(真人):红衣大夫是道教中的第七高段位,代表着道教中的医学方面的低地位和低修炼成就。红衣大夫通常是道教中的初级医生,他们具有初步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能够为众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
八、道士:道士是道教中的第八高段位,代表着道教中的低地位和低修炼成就。道士通常是道教中的初级修士,他们具有初步的道学修养和道学知识,能够为众生提供基本的道教服务。
九、道童:道童是道教中的第九高段位,代表着道教中的低地位和低修炼成就。道童通常是道教中的入门学员,他们正在学习道教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成为道士做准备。
十、道众:道众是道教中的第十高段位,代表着道教中的低地位和低修炼成就。道众通常是道教中的信徒,他们信仰道教,但还没有接受正式的道教教育和修炼。
十一、道徒:道徒是道教中的第十一高段位,代表着道教中的低地位和低修炼成就。道徒通常是道教中的新信徒,他们正在接受道教的基本教育和修炼,为成为道众做准备。
十二、道迷:道迷是道教中的第十二高段位,代表着道教中的低地位和低修炼成就。道迷通常是对道教感兴趣的人,但还没有正式成为道教信徒。
十三、道外人:道外人是道教中的最低段位,代表着道教中的最低地位和最低修炼成就。道外人通常是不信仰道教的人。
总的来说,道教的段位是道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等级制度,它代表着道教中的等级和地位,也代表着道教中的修炼成就。不同的段位代表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每个道教徒都应该根据自己的修行情况和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段位,为道教事业和众生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